正文 【K.H.Reborn】《骸骨之巔》│六道骸多CP短篇集結 — 【2014】Rosmarino(+10六道骸中心)<下>

005.

十年前最终他仍没向前朝青年攀谈,倒不是那白发男人的目光冷冽到足已冻住他的步履、熄灭他的热情,而是看着那人他想便这样吧,便这样吧他这两年与未来可能会继续下去的时光,便这样吧。

至少最後他有机会能闻得那人的名──即便是以有些残酷的方式──他的思念与祝祷便有了承接的对象,他终究无需醉在无名之人的眼波里一世摆荡。

骸。六道骸。

在那日後的这十年岁月间,他再无机会看见那人的身影,只得反覆将他的名呢喃咏赞上千千万万遍,似是这般唤着,他的祝福便真能传达给不知远在何处的青年,赐予他足以抵御一切苦痛的力量。

他本以为一切便这样了,他的初恋纵然未能发苞成花,却也未曾如十二年前京都六月的孟夏之樱一般凋零衰败──直到那白发男人的身影亲现於他面前。

骸先生的爱人几几乎如十年前简短照面时般并无他二,岁月似是未能消褪他的俊美冷傲,惟将他洗链得更为成熟与圆滑,那双银眸亦恰似当年满斥着寒意。一切与一切皆让他不禁暗忖得以陪伴骸先生十数年之久的那人哪,除了该拥有相应的能力外,果然理当便该有这般睥睨天下般的气场呢。

那……骸先生呢?

骸先生怎麽没来?骸先生可也如这人一般,几乎与十年前无异麽?

不等他将心底真正的问句倾吐而出,对方蓦地递予过来的一纸蓝笺却须臾间使他心底那自方才始便丝毫不愿考虑的可能性落了个真实。

目光敛下起先的散漫,他赫然抿唇,肃穆无比地对上白发男人的双眸,似是倘若对方不愿亲口将事实说予他听,那麽他便甚麽也不去臆想,不去相信。

而似是接收到他这般的讯息,半晌过後,对方终究是朝他开了口,「我们在广场打过照面。那日後的这十年间我一直都有派人定期追踪你的消息。我知道你对他的感情,我也知道你甚至不清楚他的身分与来历……嗯,只知道名字吧?」

白发男人暂顿而沉默,他却仅是颔首不语。

对方会意过来,便也继续说道:「既然这十年里你只知道他的名字也能走到现在,那麽其他事情便也不重要了……後天下午,有空的话便照着纸上的地址走,去看看他吧。」

「相信我,他美好得一如既往。」

对方语毕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而他甚至没能出声说些充场面的客气话。

那人的语调是那样平淡轻松,然而他却能深刻感受到白发男人话语间每一字句的重量;他虽无法同等感受对方可能承受过的痛苦与悲怆,却能够放任自己全然地去想像与揣摩那种压抑与酸涩。

他猜想、也知道,骸先生的爱人将不可能如骸先生所希望那般地──他知道骸先生势必会那样冀盼──好好活下去,代替骸先生这花花世间的美好与丑陋一一看尽,他猜想、也知道,恐怕後日过後,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那白发男人便将心满意足地回到骸先生所给予的一片蔚蓝海洋中,与他相拥共眠。

白发男人走後,他思索着後日去见骸先生前恐怕得先去一趟花店,去寻觅株什麽花朵,不用太特别的品种、也可能衬不上骸先生的美好,却得要足以表达他对骸先生这十二年来未曾改变过的种种念想才可以啊。

白发男人走前,留下的话语他花了好一段时间反覆咀嚼、再咀嚼,然而最终他甚至什麽意义都来不及体会出来,下意识地他抹上脸,便发觉自己早不由自主地落下无声的泪。

「对了,骸知道你的名字,你的工作,你的住处,你的存在。」

都快足够变成汪洋了。

006.

「当然啊。」

「可我早已将他烙在心尖了,如何能忘记……又谈何回忆?」

FreeTalk:

一、几个重点&一些设定:

1.迷迭香(海洋之露)花语:忠诚、坚贞、爱恋、纪念

2.孟夏:通常是在国历六月。

3.樱前线:札幌是五月、京都是三四月左右,因此便算当月份尾为花谢之时间。

4.叹息桥:位於义大利威尼斯,为连接法院与监狱之非开放式桥梁。

5.贡多拉:义大利威尼斯用以交通的划船,传说中如果恋人们在叹息桥下的贡多拉上亲吻对方,就将会得到天长地久的永恒爱情。

↓───此篇自我流设定很多───↓

6.骸桑双眸设定为两蓝,非一红一蓝。

7.和原作基本上算平行时空。最初骸桑和路人甲(欸)在京都见面骸桑是21岁,纯为观光;第二次相见於威尼斯,骸桑23岁,这两年期间骸桑都在威尼斯执行任务(雾守设定不变),至於骸桑为何说来自他威尼斯,他当然不可能说出真的身分啊哈←

8.穿插的对话都是最後路人甲去花店和老板的对话(但说真的谁写生贺会把人写死ㄚ!)另外设定上骸桑是死於33岁敌方家族暗杀。

9.白骸在一起的设定是从骸桑21岁到22岁之间。

二、引用或参考部分:

1.第一句开头的话改编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迷迭香是为了帮助回忆,亲爱的,请你牢记。」(哈姆雷特超好看!)

2.「我终究搁浅在他似海的眼波里。」←引自个人另篇文章。

3.向往一个人的「宽广」←引自ㄇㄋ

4.你究竟「该怎麽样才能离开给他的一片海洋」?←引自张韶涵的新专辑主打‧最近好吗(超好听我超爱!)

如果您喜欢,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